PG电子连火箭都能打印!3D打印真的无所不能吗?
添加时间:2023-05-27 04:48:12
PG电子今年3月,世界首枚3D打印火箭发射失败。近日PG电子,3D打印即食鱼肉也走进人们的视野当中。到底还有什么是3D打印做不出来的?
3D打印区别于传统的材料成型工艺,在加工的过程中材料质量不减反增,通过“自下而上”的材料累加来成型,像盖房子一样一砖一瓦地逐渐搭砌。
这一类工艺主要是用在工业加工领域,例如国产大飞机C919的某些大尺寸钛合金零件就是用这样的工艺打印出来的。
将塑料等材料通过加热融化为流动熔体,或是配置成可流动的浆料PG电子,通过压力从一个针尖挤压出来,并在空间中凝固成型。
基于光固化原理,利用紫外线激光会引起光固化树脂液体固化的现象进行打印。由于激光聚焦精度高,这类工艺往往具有较好的成型精度。
2020年5月,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还搭载了一台“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”,科研人员将这台我国自主研制的“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”安装在试验船返回舱中,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3D打印试验。
在轨飞行期间,该系统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样件打印,并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复合材料3D打印的科学实验目标。如果具备了在空间站里造东西的能力,就可以实现按需制造和空间站在轨扩建。
2020年9月,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一尊流散百年的无量寿佛佛首实现了“身首合璧”。这尊无量寿佛建造于公元700多年,专家推断,佛首大概在上世纪20年代被盗。研究人员通过采集三维数据、建立三维模型,运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重塑佛首。当3D打印的佛首置放于残缺不全的佛的身上,这尊残缺了近百年的无量寿佛终于完成身首合一,实现了佛像复原。
2019年4月,据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,以色列研究人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颗具备细胞和血管的3D打印心脏。
研究人员从患者身上采集了脂肪组织,并且将其中的细胞和非细胞物质分离开来。分离出的细胞随后与特制的打印材料混合到一起,打印出适合患者的心脏组织。与传统的器官移植相比,3D打印的这些细胞来自患者自身,这样就会使排异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。
这是世界上首颗通过工程学设计,打造出的具有细胞、血管、心室的完整心脏,有收缩功能,但还不具备泵血能力。现阶段,3D打印的心脏大约只有兔子心脏般大小。但研究人员介绍说,打印人类心脏所需要的技术是一样的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PG电子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